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乙肝 >
科室导航
乙肝

乙肝患者一旦服用富马酸的后果?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发布日期:2020-08-25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17)

  在肝病治疗领域,药物选择始终是患者与家属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近期,关于“乙肝患者服用富马酸类药物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为此,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一关键议题。

  富马酸类药物(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原本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减轻炎症反应。然而,当这类药物被误用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时,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程进明医生指出:“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存在特殊的动态平衡关系,盲目使用免疫调节剂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病毒复制失控。”临床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在未遵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此类药物后,出现了转氨酶急剧升高、黄疸加重甚至肝衰竭的危重情况。

  从药理机制来看,富马酸类药物对乙肝病毒并无直接抑制作用。相反,它可能通过激活特定的免疫细胞通路,反而为病毒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程医生强调:“就像给正在燃烧的柴堆浇汽油,不当的免疫刺激会让肝脏损伤雪上加霜。”他分享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听信偏方自行用药三个月后,不仅病毒载量飙升至正常值的百倍以上,还出现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

  对于已经确诊的乙肝患者而言,规范抗病毒治疗才是根本之道。目前临床公认的一线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这些药物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既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程医生特别提醒:“任何偏离指南的治疗方案都可能埋下隐患,尤其是合并肝硬化或肝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严格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在用药安全方面,程医生给出三条黄金准则:一是必须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获取处方药;二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病毒学应答情况;三是绝对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他建议患者建立完整的治疗档案,包括每次就诊时的检查结果、用药记录和医生建议,以便及时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医疗信息,程医生呼吁公众保持理性判断:“真正的好医生不会推荐未经验证的治疗方法,也不会夸大某种药物的效果。”他鼓励患者加入正规的病友互助组织,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科学管理。同时提醒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所有抗病毒治疗决策都应基于全面的医学评估。这意味着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要综合考虑病毒基因型、肝脏硬度检测结果、家族史等多方面因素。程医生最后告诫:“肝病治疗没有‘万能灵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新型靶向药物正在逐步改变乙肝的治疗格局。但无论如何发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始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根本。希望广大乙肝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走出科学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