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脂肪肝 >
科室导航
脂肪肝

脂肪肝是怎么引起的?肝病医生高子敏为您揭秘“肝脏的隐形杀手”

发布日期:2025-11-27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84)

 近年来,脂肪肝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据统计,我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且患者年龄逐渐年轻化。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富贵病”,不痛不痒无需治疗,但作为长期从事肝病临床工作的医生,我必须强调:脂肪肝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脂肪肝的成因,帮助大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一、脂肪肝的本质:肝脏的“脂肪堆积”危机

脂肪肝,医学上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5%(正常应低于5%)。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时,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根据病因不同,脂肪肝可分为两大类:

  • 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代谢负担过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等阶段。

关键数据:全球约25%的成年人患有NAFLD,其中10%-30%可能进展为NASH,而NASH患者中又有15%-25%会在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

二、脂肪肝的五大“元凶”

1. 不良饮食习惯:吃出来的“肝损伤”

  • 高糖饮食:果糖、蔗糖等精制糖会直接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研究表明,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人群,脂肪肝风险增加45%。
  • 高脂饮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反式脂肪酸(如人造奶油)会加重肝脏脂质代谢负担。
  • 暴饮暴食:短期内摄入大量热量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异常堆积。

案例警示:我曾接诊一位28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加班依赖外卖(炸鸡、奶茶),体检发现重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标异常。通过调整饮食结构,3个月后体重下降10%,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

2. 久坐不动:让肝脏“积劳成疾”

现代人工作繁忙,日均运动量不足30分钟。缺乏运动会降低脂肪代谢效率,导致多余能量转化为肝脏脂肪。研究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使脂肪肝风险降低30%。

3. 代谢紊乱:肥胖与脂肪肝的“孪生关系”

  •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脂肪肝患病率高达60%-70%。
  •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中,约70%合并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会促进脂肪分解,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
  • 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肪肝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

4. 酒精滥用:肝脏的“慢性毒药”

酒精进入人体后,90%由肝脏代谢。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促进脂肪合成。每日饮酒折合乙醇量>40g(相当于白酒2两)持续5年以上,脂肪肝风险显著升高。

5. 其他诱因:不可忽视的“幕后推手”

  • 药物副作用:某些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可能诱发脂肪肝。
  • 快速减肥:极端节食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脂肪分解过快,超出肝脏代谢能力。
  • 遗传因素:PNPLA3基因突变者更易发生脂肪肝。
  •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内毒素入血可激活肝脏炎症反应。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通常无症状,以下信号需警惕:

  • 轻度乏力、右上腹隐胀感
  • 转氨酶(ALT/AST)轻度升高
  • B超或CT显示肝脏回声增强
  • 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异常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肝功能检查。
  • 长期饮酒者需定期监测肝脏弹性成像。

结语:守护肝脏,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脂肪肝并非不可逆的疾病。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代谢指标,多数患者可实现脂肪沉积减少甚至完全消退。作为医生,我呼吁大家:不要等到出现肝硬化才重视肝脏健康,从现在起,给你的肝脏减减负吧!记住,每一次健康的选择,都是在为生命银行存入宝贵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