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脂肪肝 >
科室导航
脂肪肝

脂肪肝是怎么一步步严重起来的?肝病医生常怀利解读

发布日期:2025-10-31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95)

 脂肪肝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我国成人患病率高达30%以上。但多数人对其认知停留在“体检异常”层面,殊不知它可能正悄然迈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指出:“脂肪肝的恶化是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危机,早期干预可完全逆转。”本文将带您看清脂肪肝加重的每一步脚印。

一、第一步:肝脏里的“油滴”堆积(单纯性脂肪肝)

当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超过5%时,B超或CT检查就会提示“脂肪肝”。此时肝脏如同一个被肥肉逐渐填满的仓库,但尚未出现炎症损伤。

  • 常见诱因: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快速减肥、营养不良、长期熬夜。
  • 关键数据:约60%的肥胖人群存在脂肪肝,体重指数(BMI)>28者风险增加5倍。
  • 警示信号:这个阶段通常无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乏力或右上腹隐痛。

常怀利提醒:“单纯性脂肪肝就像肝脏的‘黄牌警告’,及时减重5%-10%可使70%患者的病情逆转。”

二、第二步:炎症风暴来袭(脂肪性肝炎,NASH)

若持续放任不管,脂肪堆积会触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医学上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此时肝脏如同经历一场“内战”,大量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破坏组织。

  • 典型特征:转氨酶升高(ALT/AST异常)、肝脏弹性值增加。
  • 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中,NASH发生率达40%-60%。
  • 隐蔽危害:即使没有饮酒,也可能在短期内进展为纤维化。

案例解析:一名35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因未控制血糖,3年内从轻度脂肪肝发展为NASH伴早期纤维化。

三、第三步:瘢痕组织悄然生长(肝纤维化)

炎症反复发作会激活肝星状细胞,使其转化为“造疤机器”,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填充肝组织间隙。这一阶段如同在肝脏表面编织一张无形的网,逐步限制其正常功能。

  • 分期标准: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分为F1-F4期,其中F3期已属显著纤维化。
  • 加速因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会使纤维化进程缩短至原来的1/3时间。
  • 诊断利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9kPa提示高风险。

常怀利强调:“每过一次炎症发作,就相当于给肝脏刻下一道伤疤,必须通过抗炎治疗阻断进程。”

四、第四步:不可逆的伤害(肝硬化)

当纤维化达到晚期(F4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彻底破坏,形成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即进入肝硬化阶段。此时的肝脏如同干涸的土地,失去代谢解毒能力。

  • 并发症危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致命风险骤增。
  • 生存率对比: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约80%,失代偿期则骤降至20%以下。
  • 特殊类型:隐源性肝硬化(找不到明确病因)占比逐年上升,需警惕NAFLD相关病例。

触目惊心的事实:一项追踪研究显示,NASH患者在10年内进展为肝硬化的比例高达15%-25%。

行动呼吁:您的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只要在纤维化之前按下暂停键,就能让这个沉默的器官重新焕发生机。记住常怀利医生的话:“对付脂肪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