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与转氨酶升高的关系——肝病专家高子敏深度解析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脂肪肝。这一常见的肝脏疾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常常引发一系列健康担忧,其中之一便是是否会伴随转氨酶水平的升高。为此,我们特邀知名肝病医生高子敏,为大家揭开脂肪肝与转氨酶之间的神秘面纱。
高子敏医生指出,脂肪肝是一种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而引起的病变状态。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多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尤其是当炎症反应出现时,即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阶段,患者的血液中确实可能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的现象。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这些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部,一旦肝细胞受损破裂,它们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转氨酶水平上升。因此,当脂肪肝发展到伴有明显炎症的程度时,肝细胞受到破坏,自然会释放出更多的转氨酶进入血液,从而表现为检测结果上的数值增高。
然而,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轻度的单纯性脂肪肝,如果没有伴随明显的炎症反应,通常不会引起转氨酶显著变化。这意味着,不能仅凭转氨酶是否正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脂肪肝或评估其严重程度。实际上,许多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或其他检查偶然发现的。
高子敏医生进一步解释说,即使出现了转氨酶升高,也不必过于恐慌。关键在于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且有效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150分钟以上;逐步减轻体重至理想范围,这些都有助于逆转脂肪肝进程,降低转氨酶水平。
当然,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可能还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医疗手段的支持。但无论如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始终是关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特别是关注转氨酶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脂肪肝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转氨酶异常。因此,当发现转氨酶升高时,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综上所述,脂肪肝确实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尤其是在伴有炎症反应的情况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脂肪肝患者都会出现此现象。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正如高子敏医生所说:“关注肝脏健康,从日常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