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儿科 > 自闭症 >
科室导航
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与希望之光——儿科医生兰墨赭详解

发布日期:2025-01-06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37)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闭症如同一片阴霾,让许多家庭陷入困扰与迷茫。儿科医生兰墨赭深知家长们的揪心,在此为大家详细剖析儿童自闭症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希望。

一、精准诊断:多维度排查,锁定“谜题”关键

自闭症诊断绝非简单判断,兰医生指出,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首先,专业医生会深入询问孩子的成长发育历程,从出生至今,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细微迹象都不放过。例如,孩子是否按时开口说话,有无眼神交流匮乏、对呼唤反应迟钝等表现。

接着,借助专业评估工具,像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医生通过设置特定情境,观察孩子与外界互动、沟通方式,模拟日常社交场景,看孩子能否理解他人意图、回应情感表达。同时,还会结合智力测试、语言能力评估等,全面了解孩子认知水平与语言发展状况,精准区分自闭症与其他发育迟缓问题。

二、有效治疗:个性化方案,开启康复之路

  1. 教育训练:核心“武器”:教育干预堪称自闭症治疗基石。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常用手段,将复杂技能拆解成小步骤,正向强化孩子正确行为。比如教孩子认识颜色,先拿红色积木,孩子说出“红”就给予奖励,逐步积累知识。还有结构化教学,为孩子营造规律、可预测环境,从作息到学习内容都清晰安排,减少焦虑,助其更好学习生活技能。
  2. 药物治疗:辅助“援军”:目前虽无特效药根治自闭症,但药物能对症缓解棘手症状。若孩子多动、冲动明显,影响学习训练,医生可能开低剂量哌甲酯等药物改善注意力;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时,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可帮忙抚平情绪,让后续教育训练顺利开展。
  3. 家庭参与:温暖“港湾”:家庭是孩子康复主战场。家长要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引导技巧,日常点滴中融入训练。吃饭时教孩子餐桌礼仪、认识餐具;外出散步引导观察自然、与人打招呼。持续情感支持更不可少,给孩子安全感,让其勇敢探索世界。

三、康复希望:持之以恒,未来皆有曙光

兰医生强调,自闭症孩子康复是漫长征程,但只要坚持就有希望。早期干预效果显著,3 - 6 岁是黄金期,此时大脑可塑性强,及时介入,多数孩子能在语言、社交上有大进步,部分甚至能融入普通学校学习。

即便错过黄金期,年龄大的孩子也别放弃。持续训练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独立生活奠基。社会融合方面,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兴趣小组,与同龄人互动,逐渐适应社会规则。

自闭症孩子并非无可救药,科学诊断、多元治疗与家庭社会携手努力下,他们能一步步突破困境,在成长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独特而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