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乙肝 >
科室导航
乙肝

乙肝危害性深度解读:肝病医生程进明的专业视角

发布日期:2025-11-27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76)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2.96亿慢性感染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82万人因乙肝相关并发症死亡。作为长期从事肝病临床与研究的专家,程进明医生指出:“乙肝的危害性远超公众认知,它不仅损害肝脏功能,更可能引发全身性健康危机。”本文将从医学角度系统解析乙肝的五大核心危害,帮助公众建立科学认知。

一、肝脏功能的渐进式破坏

乙肝病毒通过攻击肝细胞实现复制增殖,其核心危害在于对肝脏结构的持续性破坏。程进明医生解释:“急性感染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若转为慢性感染,病毒会像‘隐形刺客’般缓慢侵蚀肝组织。”

  1. 肝炎反复发作:慢性乙肝患者中,约15%-40%会发展为活动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反复升高、肝区隐痛。
  2. 肝纤维化进展:持续炎症刺激会导致胶原纤维异常沉积,形成肝小叶结构紊乱,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3. 肝功能衰竭风险:晚期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黄疸加深等肝衰竭表现,需依赖人工肝或肝移植维持生命。

二、肝癌发生的“催化剂”作用

程进明医生强调:“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首要危险因素。”数据显示,中国约80%的肝癌病例与乙肝相关。其致癌机制包括:

  • 病毒DNA整合:HBV基因组可插入宿主肝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
  • 免疫逃逸:病毒通过变异逃避免疫系统清除,长期存活加剧细胞损伤。
  • 协同致癌效应:与黄曲霉毒素、酒精等因素叠加时,肝癌风险提升数十倍。
    临床观察显示,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其肝癌年发生率高达0.5%-1%。

三、全身多系统并发症威胁

乙肝的危害不仅限于肝脏本身,还可能引发跨器官病变:

  1. 血液系统影响: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2. 肾脏损害:约5%-10%患者并发肾小球肾炎,严重者出现蛋白尿、血尿。
  3. 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风险,脂质代谢异常引发脂肪肝。
  4. 神经系统症状: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

四、社会心理与经济负担

  1. 歧视与心理压力:部分患者因病耻感回避社交,甚至产生抑郁倾向。
  2. 医疗支出压力:长期抗病毒治疗费用、定期检查成本构成家庭经济重担。
  3. 劳动力损失:我国每年因乙肝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超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大。

五、母婴传播与家族聚集性

程进明医生特别提醒育龄人群:“未经阻断的母婴传播可使新生儿感染率达70%-90%。”此外,家庭内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形成家族聚集性疫情。

预防与干预建议

  1. 疫苗接种: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提供95%以上保护率。
  2. 高危人群筛查:医务人员、静脉药瘾者等应定期检测乙肝标志物。
  3. 规范治疗: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和干扰素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
  4. 生活方式管理:严格戒酒、均衡饮食、避免滥用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

上一篇:郑州好的乙肝治疗肝病的医院是哪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