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乙肝 >
科室导航
乙肝

乙肝是怎么检查出来的?高子敏医生解读

发布日期:2025-05-21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176)

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并不清楚乙肝究竟是怎么检查出来的,为此,我们邀请到了高子敏医生来为大家详细解读。

高子敏医生在肝病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据高医生介绍,乙肝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查。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两对半”检查,也就是乙肝五项。它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 - 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一般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后康复或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乙肝e抗原阳性往往说明病毒复制较为活跃,传染性相对较强。乙肝e抗体阳性一般意味着病毒复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不能完全代表病毒没有复制。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则表明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除了乙肝五项外,还常常会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这一检测能够精确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载量,也就是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具体数量。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的强弱。如果病毒DNA定量较高,说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此时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检查也是乙肝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乙肝病毒感染肝脏时,往往会引起肝功能的损害。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例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异常可能与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有关,白蛋白水平则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肝脏超声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它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情况。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肝脏超声能够帮助发现是否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脏占位性病变等。例如,如果肝脏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可能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而发现肝脏内有异常的肿块,则需要进一步排查肝癌的可能。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还会进行肝穿刺活检。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但能更准确地判断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以及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对于确定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子敏医生还强调,乙肝的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选择。对于乙肝高危人群,如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有多个性伴侣者等,应该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乙肝的检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多种检查方法的结合,能够准确地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肝脏的功能状态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为乙肝的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