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怎么传染给别人?徐凤欣医生解读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乙肝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乙肝究竟是如何传染给别人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徐凤欣医生的权威解读。
血液传播: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
徐凤欣医生指出,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当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如果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在输血、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等情况下尤为常见。
“比如,在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拔牙、纹身、穿耳洞等操作时,如果使用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就可能成为乙肝传播的途径。”徐凤欣医生提醒道。
母婴传播:从母亲到婴儿的垂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染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当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怀孕时,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的血液和体液接触,以及哺乳等方式传播给婴儿。徐凤欣医生强调,为了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特殊环节,也是预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徐凤欣医生说,“通过及时的疫苗接种和阻断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的风险
性接触传播也是乙肝传染的一种方式。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当健康人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时,就有可能被感染。徐凤欣医生提醒,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性接触传播在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性行为等情况下尤为常见。”徐凤欣医生说,“因此,保持健康的性生活方式,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对于预防乙肝传播至关重要。”
密切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的接触风险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传播方式外,乙肝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当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时,如果接触到乙肝患者的体液(如唾液、汗液等),也有可能被感染。徐凤欣医生指出,这种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但仍需引起注意。
“比如,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如果沾染了乙肝患者的体液,并在使用时导致皮肤或黏膜破损,就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徐凤欣医生说,“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私人物品,也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源性传播: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使用不安全注射等方式,也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徐凤欣医生强调,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消毒制度的完善,医源性传播的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但仍需保持警惕,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徐凤欣医生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医源性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