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肝病科 > 肝硬化 >
科室导航
肝硬化

远离酒精性肝硬化!肝病专家常怀利教你科学防病护肝

发布日期:2025-09-0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68)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量饮酒对肝脏的致命伤害。我国著名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指出,酒精性肝硬化已成为中青年男性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有效预防。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位深耕肝胆疾病研究多年的权威专家给出的专业建议。

一、认清酒精伤肝的“三步曲”

常医生形象地将酒精对肝脏的危害比喻为“温水煮青蛙”:“很多人觉得每天喝几两酒没什么大碍,却不知道肝脏正在经历慢性自杀的过程。”他解释道,当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经历两次代谢转化:先是被氧化为乙醛(比酒精本身毒性更强的物质),再进一步分解为醋酸排出体外。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三个恶性循环: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持续炎症引发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往往悄无声息地进行,等到出现腹胀、皮肤发黄等症状时,肝脏已经严重受损。

临床数据显示,每天摄入超过80克纯酒精(约相当于50度白酒160毫升),持续5年以上,患肝硬化的风险将增加数倍。而女性由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同等饮酒量下受到的伤害更大。

二、构建防御体系的五大支柱

  1. 严格控量是基础
    常医生给出明确的量化标准:“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纯酒精,女性减半。”他推荐使用带有刻度的专用酒杯,帮助人们直观掌握摄入量。对于商务应酬场合,建议采用“三三制”——每杯酒分三次喝完,每次间隔半小时以上,给身体足够的代谢时间。

  2. 优化饮酒方式降危害
    空腹饮酒会使酒精吸收速度加快一倍,因此喝酒前要先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垫底。选择低度酒替代烈性酒,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也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所谓“解酒药”大多只能缓解头痛症状,并不能减少肝脏负担。

  3. 营养支持修复肝细胞
    常医生强调:“受损的肝脏需要优质原料来重建。”他推荐的护肝食谱包括:①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能抑制炎症反应;②绿叶蔬菜提供叶绿素和维生素K,促进肝细胞再生;③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同时要补充B族维生素,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B12,它们参与肝脏解毒过程。

  4. 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
    熬夜会干扰肝脏的自我修复机制,常医生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堆积。

  5. 定期体检早发现
    高危人群应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肝脏超声和纤维化指标检测。常医生特别提到FibroScan无创检测技术:“这项检查就像给肝脏做‘CT’,能准确评估纤维化程度,帮助我们在可逆阶段及时干预。”

三、特殊人群需格外警惕

妊娠期妇女绝对禁酒,因为酒精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糖尿病患者饮酒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更要严格戒酒,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对于已经出现酒精依赖的患者,常医生建议寻求专业帮助进行渐进式脱瘾治疗。

常怀利医生最后提醒:“预防酒精性肝硬化不是简单的戒酒问题,而是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次理性拒酒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口清水都比琼浆玉液更珍贵。”通过科学控酒、合理膳食和定期体检,我们完全有能力守护肝脏健康,远离肝硬化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