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的孩子必须打生长激素吗?儿科医生兰墨赭解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当发现自家孩子比同龄人矮小的时候,不少家长就会焦虑,甚至考虑是不是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来“拔苗助长”。为此,我们邀请到了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兰墨赭,来为大家详细解答矮小的孩子是否必须打生长激素这一关键问题。
兰墨赭医生在儿科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介绍道,矮小的孩子并不一定都需要打生长激素。
首先,导致孩子矮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属于“晚长”的类型,也就是说,他们的生长发育节奏比别人稍慢一些,但在青春期等合适的阶段,依然能够按照正常的生长轨迹追赶上来,最终达到理想的身高。比如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身高一直处在班级末尾,可到了初中,就像开了窍一样,身高蹭蹭往上涨,这类情况就没必要使用生长激素去干预。
另外,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占比很大。如果父母双方本身身高就不高,那么孩子按照遗传规律,也可能会相对矮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身体存在生长方面的问题,只要孩子的身高增长在正常的生长曲线范围内,生长速度稳定,每年身高增长能达到相应的标准(比如儿童期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等),那通常也不需要借助生长激素来改变现状。
营养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有些孩子因为挑食、偏食等原因,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物质,影响了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身材矮小。这种情况下,重点应该是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像牛奶、鸡蛋、鱼肉等,以及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来助力孩子正常生长,而非直接选择生长激素治疗。
还有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矮小,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使得身高增长缓慢。但针对这类疾病,治疗方法是补充甲状腺素等相关针对性的药物,而不是生长激素。只有当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确诊孩子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矮小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而且,生长激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规范要求。使用生长激素前,需要做多项检查,包括骨龄检测,通过X光片看看孩子骨骼的发育年龄,判断生长潜力;还要检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准确了解孩子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等。如果不按规定随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引发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关节疼痛等问题。
所以,兰墨赭医生强调,矮小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论地必须打生长激素。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身高不理想,应该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者生长发育专科就诊,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找准原因后,再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生长激素治疗等干预措施,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