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 科室导航 > 儿科 > 多动症 >
科室导航
多动症

孩子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5-06-30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浏览次数(70)

   孩子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怎么办!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建议采取以下科学、系统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专业评估:
 
  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精神科就诊。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行为观察、量表评估(如SNAPIV、Conners量表)等工具进行诊断。
 
  必要时排除其他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2.病因分析:
 
  ADHD可能与遗传、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不足)、早产、低体重等因素有关。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综合治疗方法

  1.行为干预(首选方法)

  行为疗法:
 
  通过正向强化(如奖励良好行为)、时间管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和老师需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避免惩罚或过度批评。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学习解决问题、控制情绪和冲动的技巧。
 
  家庭治疗:
 
  家长需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设定清晰的规则,并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2.药物治疗

  适用情况:
 
  如果行为干预效果不佳,或孩子的症状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社交,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丙胺(专注达),可改善注意力和冲动行为。
 
  非中枢兴奋剂:如托莫西汀(择思达),适用于对兴奋剂不耐受的孩子。
 
  注意事项: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疗效和副作用(如睡眠问题、食欲减退)。
 
  药物不能替代行为干预,需与心理治疗结合。
 
  3.学校支持
 
  个性化教育计划(IEP):
 
  与学校沟通,为孩子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如延长考试时间、减少作业量、调整座位等。
 
  教师培训:
 
  老师需了解ADHD的特点,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如分段教学、即时反馈)。
 
  同伴支持:
 
  鼓励同学理解孩子的行为,减少孤立和歧视。
 
  4.家庭护理

  建立规律作息:
 
  固定起床、吃饭、学习和睡觉时间,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和行为。
 
  创造适宜环境:
 
  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电子产品),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
 
  分解任务:
 
  将大任务拆分为小步骤,让孩子逐步完成,增强成就感。
 
  运动与放松:
 
  通过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释放多余精力,同时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
 
  5.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
 
  帮助孩子应对自卑、焦虑等情绪,提升自信心。
 
  家长也可通过心理咨询学习更有效的育儿方法。
 
  社交技能训练:
 
  教孩子如何与同龄人互动,避免冲突和误解。
 
  三、长期管理与预防

  1.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一次,评估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培养良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3.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和规律运动。
 
  4.关注共患病:
 
  ADHD常伴随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等,需及时识别并处理。
 
  四、家长常见问题解答

  1.“孩子只是调皮,不是病吧?”
 
  ADHD的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而非单纯的“调皮”。如果行为已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社交,建议尽早就医。
 
  2.“药物治疗会上瘾吗?”
 
  ADHD药物(如哌甲酯)不会成瘾,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3.“长大后会自愈吗?”
 
  部分孩子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减轻,但约30%50%的病例可能延续到成年,导致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早期干预可改善长期预后。
 
  孩子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怎么办!ADHD需要长期、综合的管理,包括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和学校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家长应保持耐心,与医生、老师密切合作,帮助孩子逐步改善症状,发挥潜能。早期干预越早,孩子的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