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脾气暴躁怎么办?儿科医生兰墨赭解读
在儿童成长的轨迹中,多动症常如阴影相伴,而其中脾气暴躁这一问题,更是让家长和老师头疼不已。儿科医生兰墨赭深入剖析,为我们指明应对之法。
儿童多动症,医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本就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脑功能发育滞后,难以把控自身行为与情绪。他们注意力似“漏网之鱼”,极易分散,课堂上坐不住、小动作不断,学习困难重重;冲动更是如影随形,行事不计后果,抢答、打断他人话语家常便饭。而脾气暴躁,则是情绪失控的极端表现,可能因一点小事,如玩具被抢、要求未被满足,瞬间点燃怒火,大哭大闹、摔东西,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环境优化是安抚情绪的“先锋”。家庭应是温暖港湾,保持安静有序,减少噪音、强光干扰,为孩子营造稳定空间。制定清晰作息表,规律起居饮食,让孩子内心有安全感,避免因生活紊乱引发的焦虑烦躁。学校里,老师可适当调整座位,将多动症孩子安排在靠近讲台、相对安静区域,减少周围过多刺激;课堂任务分解成小步骤,给予正面反馈,避免孩子因挫败感而脾气爆发。
心理疏导堪称关键“桥梁”。家长和老师要化身耐心倾听者,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静静陪伴,待其稍缓,温柔询问感受,引导用语言表达愤怒而非肢体发泄。比如孩子因搭积木失败生气,蹲下身与他共情:“搭不好你好着急呀,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日常还可通过绘本、故事,融入情绪管理主题,像《生气汤》里主角通过烹饪释放怒气,让孩子效仿,学会情绪宣泄健康方式。
行为干预是规范行为的“利刃”。为孩子设立明确行为规则,如“别人说话不打断”“生气不能打人”,违反则实施合理惩戒,像取消一次看电视机会,但注意避免体罚、辱骂,以免加重逆反。同时,正向强化良好表现,孩子控制住脾气、友好沟通一次,就贴小红花、给小奖励,积累一定数量兑换心仪礼物,激励自我约束。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充当“后盾”。若脾气暴躁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经专业评估后,中枢兴奋剂等药物可助力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注意力与冲动控制。但药物有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家长密切观察反应,定期复诊调药。
兰墨赭医生强调,儿童多动症伴脾气暴躁非一日之功,改善也非一蹴而就。家长、老师携手,用爱与科学方法,铺就孩子情绪平稳、行为规范之路,助他们逐步克制冲动,拥抱成长阳光。